#過度努力 #文摘
......實際上,所謂的壓力是主觀的,也就是「理想的自己」與「現實的自己」的差距。差距越大,就可能越會造成壓力。因此,即使是面對同一件事情,對自我的要求越高、越希望自己達到很高的標準,越可能會造成極大的壓力,而這是他人無法想像的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很多人或許不理解,同樣的父母、同樣的壓力,為什麼有些人可以繼續生活,有些人會承受不住。
⠀⠀⠀⠀
因為,我們的內在,如何評價「自己做不到」的這件事,也會沉甸甸地壓在我們心上。
⠀⠀⠀⠀
如果,我的想法是:「現在我做不到,不代表以後我做不到,我可以再加油!」這種認可自我、鼓勵性的話語,那麼,我對自己的感受會極為不同。
⠀⠀⠀⠀
因為此時,我心中升起的,是「我沒有做好」,而不是「沒做好這件事的我,是不好的」。
⠀⠀⠀⠀
感受到「我現在沒做好,但日後可以」,帶來的是一點「罪惡感」,以及一點期待自己可以再努力一些的「希望感」。這些心情,是可以支持我繼續努力、繼續追求目標的能量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但如果,以前自己接受到的訊息是:「我做不好,就等於我不好」;而心,在鋪天蓋地的批評中,加上自我要求與自我懷疑,讓自己真的相信了這件事──我們就會在每一次的失敗中,感受到嚴重的「自責」與「自我厭惡」,這正是讓人感覺到自己很糟糕的「羞愧感」。
⠀⠀⠀⠀
沒有人能持續面對這麼大的羞愧感,於是,我們會想要保護剩餘不多的、碎裂的自己,我們就會想要「逃走」──不論是自己的內在世界,或是電動、購物、繭居、藥、酒、食物等上癮行為,我們可能就會想要逃到這些其他的事情上,幫助自己不會這麼難受,不用去面對這個失敗或困難。
⠀⠀⠀⠀
這樣,我們就不會一直感受到「不夠好的自己」,不會一直對自己失望......
⠀⠀⠀⠀
🌺本文摘自《過度努力:每個「過度」,都是傷的證明》一書⠀
⠀⠀
#過度努力 :https://tinyurl.com/y9nf26zb